我要月捐 回顶部

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,都有他不同于其他人的价值

6566浏览    2017-10-22发布

在弘慧的公益活动中,志愿者的身影总是无处不在,他们是大学生、上班族、家庭主妇……他们可能来自大城市、小县城、甚至是海外,他们希望能和弘慧一起,为贫困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。

志愿者们通过参加弘慧的公益活动,又看到了什么,他们对弘慧的公益活动有什么想说的?我们采访了来自美国的志愿者黄燕老师。


【黄燕  弘慧乡村训练营志愿者 来自美国 】


_MG_2081_副本.jpg


问:您这一次真正下乡到村里,接触到了乡村的孩子,感受如何?


答:这次训练营接触了不少乡村来的学生,乡村的孩子们非常质朴,很多初一初二的孩子比大城市的孩子更加成熟,懂事。比如我有一节课叫“爱的真谛”,开篇让他们分享对爱的形容。我原以为他们会用浪漫、美好的感觉等等描述。而他们写下的有包容、理解、关心、呵护、帮助、分担、永恒、放手、无私、成全、尊重、感恩……有一个同学说“爱就是弘慧”,感激之情一览无余。


_MG_2004_副本.jpg


我有几节课有音乐和美术的内容,比如交响乐童话彼得与狼,还有等比例放大(大家全都参与作画,最后拼出美丽的画作)。孩子们很渴望自己动手,又有些胆怯怕做得不够好。不少学生反应平时上学时音乐和美术课要么缺老师,要么被其他看成绩的课程占用。在我成长的过程中,音乐美术在个人修养上起到了很大作用。因为知识类的,不用就会忘,而思维模式、情感表达、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却是一辈子的事,不是用分数可以衡量的,不是一个标准化的东西。我希望能通过这些人文课程,开启孩子们寻找美的眼睛和欣赏美的心灵。在他们高兴时、失意时,都可以拿起画笔画起来或扯开喉咙唱起来,表达自己在这个世界里的颜色和声音。


IMG_1475_副本.jpg


我在课堂内外,尽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,从他们身上发掘出他/她特别的一面,对品格相关的优点及时发现及时表扬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,都有他不同于其他人的价值。



问:您通过亲历弘慧乡村训练营,接触到的公益形式和内容和您理解的公益有什么不同?


答: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内的公益活动。来之前我一提到来国内做短期支教,立马就有朋友推送我了一篇“叔叔、阿姨,请你们不要再来我们这里支教了!”的文章。我刚来的时候是抱着观察的心思来的,观察是否真正从当地学生的需求出发,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;观察短期和长期的公益项目如何搭配,不希望刚燃起孩子们心中的光芒,随即又沉入长期的黯淡当中;要观察的是外面来的志愿者,有没有破坏当地的生活形态。帮助孩子们认识到外面的世界是好的,也该让他们学会欣赏自己和自己的家乡、尊重长期教导他们的本地一线的教师。这三个方面,我在弘慧都找到了答案,这些发现使我特别开心。


微信图片_20170815154703_副本.jpg


第一,我所见到的志愿者,虽然绝大多数是大一、大二的学生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,但这个集体的组成架构非常棒。除了有从大城市和海外回来的极富热情的学生,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曾经接受过弘慧帮助和关爱的大学生,弘慧大学生对本土孩子们的状况非常了解,他们在其他志愿者与学生的沟通上,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桥梁作用。弘慧生愿意尽力反哺家乡,他们真正是一群知恩图报的团体。很多大学生的课件做得相当有水平,我试听都不过瘾呢。


IMG_2790_副本.jpg


第二,弘慧项目本身就是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系统工程。一直陪伴学生不放弃,人,特别是孩子们最需要的是陪伴,同时又培养弘慧生感恩和回馈。此外,通过弘道体系做乡村一线教师的培训,提升乡村教育水平。在我看来,弘慧的乡村教育公益活动不是年轻人凭着一腔热血而行,而是系统的,长期的。


IMG_3434_副本.jpg


第三,这次乡村训练营里,乡土课程做得丰富多彩、比重非常大。孩子们在走访村民、欣赏当地民居、深入了解风俗、采摘植物做创意、对比国内外不同地区的乡村、思考讨论乡村发展模式等等。孩子们对自己的新发现和新认识很骄傲!他们更爱自己和家乡,这种归属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感恩的心。而人文课和兴趣课的老师们为他们带来了拓展视野、构建自身品格和技能的课程,这样的搭配非常美妙!


IMG_1480_副本.jpg


问:您为什么会带着两个孩子,从美国到湘西参加弘慧乡村训练营?这期间您最大的担心是什么?


答:我们全家都非常愿意参加公益活动。我们在美国每周都有定时的社区服务,孩子对志愿者活动不陌生,孩子他爹希望孩子从小吃些苦,不要将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享受得理所当然。孩子不该只是学习知识,品格的培养更重要,特别是感恩和回馈社会。他们在海外也有自身认知和群体认知的问题,我希望他们多接触些同龄、同肤色的朋友们。


IMG_3492_副本.jpg

黄老师的儿子,大为和凯文


我们在孩子还小的时候,做什么事就都带着,境遇好境遇差都一同分担,不会娇惯他们,所以我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担心的。他们懂得每个人都有他/她自己的价值,他们更看重朋友的心,还有在一起的陪伴。噢,有一个小担心就是王大为同学以前不太能吃辣,在长沙培训的那几天,他还只能接纳那些不辣的菜,但是到了通道以后,很能吃辣,这对我是一种解放啊,因为我们家其他人都喜欢吃辣,以后做菜简单多啦。


问:这次去乡村训练营,母子三人带了多少行李?


答:行李一切从简,我们总共有一个小拉杆箱,另外每人一个大背包。拉杆箱里是兄弟俩的衣物,第一个背包里装生活用品,由弟弟王大为负责;第二个背包里装我的衣物,我自己负责;第三个背包最沉,是打印好的很多纸质材料,哥哥王凯文主动要求背最沉的,他说我是女生,男孩子可以多出些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