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0-12日,来自湖南、贵州、浙江等地500余位乡村校长、教育主管单位、教育公益组织和教育企业代表等齐聚湖南省沅陵县,参加第六届乡村好校长论坛。两天的议程,大家一同探讨“乡村学校的功守道”,寻找乡村教育突破口;共同探究乡村好校长模型。 今天推出的是傅丹灵博士在本次论坛上的发言。 文|傅丹灵女士 美国教育交流协会理事,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 谢谢,很少用中文讲话的,所以有些结结巴巴的,我的PPT是自己用英文写的,我一个博士生给我翻过来的,所以有些出入的地方。我准备的是美国怎么样帮助贫困学校的。听了这两天(的分享)之后,在理念、做法、干劲、热情上有点差不多,我讲的好像是你们讲过的东西,特别是昨天湖南理事会的理事长他总结的六攻四守非常好。我先讲一讲,我对这次参加你们论坛的想法。从我在美国生活了30多年,从事30年教育的角度出发。我是80年代去美国,从南京出发,前十年是挣扎的,站稳脚跟的,所以前十年拿到学位、拿到博士找到了工作,稳定下来。第二年就是该奋斗了,第二个十年就是拿到终身制,拿到正教授,到了现在,最后十年以后因为我在穷困地区帮助的工作,又在芝加哥大学领了医学博士,2017年的时候就想我要回国了,要看看祖国人干一些什么,所以基本上是跟南京的关系。这么多年跟南京学校里面,南京的大学里面,南京是比较富裕的地方。但是因为无论是大学里面,我现在到南京工作,我们到底能干什么,就在幼儿园听课一直听到大学,还跟着孩子一天的时间,有一次在飞机上,旁边坐了老太太,说你是干什么的,我是大学教授,教育系的。他说美国老师一塌糊涂,我心里面特别不舒服,培养师范生的老师就是给自己打一个巴掌,就说要看一看教学,知道学校里面老师多辛苦、知道校长多辛苦,我们培养老师是扎扎实实培养,学生一进入师范就像培养医生那样培养,怎么会这么差。他说中国的学生多好,我就说看看中国,所以从幼儿园一直到了大学,看着孩子从睡觉起来,再到晚上睡觉,我就想,其实中国的老师不比我们老师教的多,也不比我们老师辛苦,但是学生辛苦,学生特别辛苦。(中国老师)教的内容也不比我们多,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确实没有,比如说一年级听课,一年级孩子看的书那么厚都可以看,我们孩子看不了那么厚的书。听老师上课确实是课外上的多,在中国学习比美国苦多了,特别是中小学生。小侄女上一年级的时候,她回来叹气说这个日子要过到哪一天?我说这是一生的道路,才刚刚开始。一个孩子刚刚上学的时候就这么不想上学,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。 所以我们培养师范生的时候就想,第一个任务让孩子走进你的课堂,想学习,不愿意回家,一放假就难受,想到学校来,哪个孩子都想进入好的环境里面去的,所以如果是我们这一步没有做到,没有让孩子想来就是教育的失败,不要教了,都不想来,教什么?我小侄女一年级就说这日子过到哪一天,她已经到中学了,我看她在环境里面成长,在南京的比较好的学校,我又到学校里面去。她在学校是中下等的学生,不是好学生,今年考高中不一定考的上,他就在50名差不多的地方,跟班主任谈话,我说她为什么学习不好我看她从早到晚都在学习,怎么会学习不好?他告诉我,他笨啊,我说如果考不上高中能干什么?他说卖菜都不能卖,后来我想想一个小孩从早到晚上学,在初中就被命运决定了连卖菜都不能干,在美国不能好好读书就打工,我的儿子中学就去打工了,因为将来不是老是学习,要工作,跟社会接触,跟人的接触,各方面都是。这个孩子读到卖菜都不会,这还是南京的教育,是失败的。 所以这么多年干下来,30多年到中国看一看,在美国这么多年,有一种很失望的感觉,觉得是我们教育的失败。这次会议使我重新认识了教学,我先讲一讲我在美国的教育,我在美国因为(当)大学教授,做师范的必须到学校去,所以从(考上)博士的时候,88年读博士,一个星期要去两三天当了教授以后要去一两天,否则的话怎么讲教学。社会在前进、生活也不一样,所以教学是不一样的,要在教室里面待着,因为我是做的移民教学,所以请到纽约去,而且美国不是乡村教学有问题,美国是贫困区有问题,处处都有贫困区,城市、乡村、郊区三个区,每个地方都有穷困的,就像我们城市大学城一共只有十几万人,很明显,这么多年都是,西部这个城市是白领富人,东部是穷人,西部的学校就好,东部的学校就差。大学城里面有教授,有医生,你还有打扫卫生的人,所以医院里面,医生是男的白人多,护士是少数民族和女的多,然后打扫卫生是黑人、西班牙人多,这些人就住在穷人区。学校也穷,为什么这么小城市就有穷困的差距,制度的问题,你住的房子好的地方就赋多税,就靠地税的钱来支持学校,如果是要改变教育就搬多好的学校去住,学校的地税就高,尽管政府也给穷学校支持,但是还是问题很多,有的时候钱可能都一样,但是师资问题,生源问题、社会问题造成很难做教育。所以是一样的问题,这么多年,我的博士论文写的是难民教学,就是80年代的时候,因为越战停了以后,很多人从越南、老挝进入了美国,孩子出现很多问题,因为战争的问题,又在难民营待了很长时间,再进入美国,所以教育有很多问题。我的博士就是研究这个,跟踪4个难民的孩子跟了他们2年,看他们到底怎么学习,到底怎么生活,教育怎么帮助这些孩子。 90年代的时候个很多中国人去,在中国城的孩子都是偷渡过去的,就是他们的家长从各个地方这样偷渡进去,待了很多年之后,通过律师帮他们把身份做了再把孩子接过来,也是分居状态,我们老师不知道怎么教,因为过去的,中国城那边的,我去的时候就两种语言,一种是粤语广东那边去的多,还有一种英语,没有人会讲普通话,后来从大学都是复建过去的,而且过去的孩子都是有家庭,身份比较好的人到国外去,台湾等地去,偷渡过来都是农村的孩子,没有文化,所以当时那个学校有很多小孩,就只有14%的人能达标,这个小孩能够达到标准,绝大部分达不了标。后来教育局长说把这个学校搞好,到全国可以招人,所以我当时有十几年的时间是每个月飞美国,从一个学校一直干成了16个学校,这个学校在中国城的麦哈顿,中国城穷到什么样子,当时去了10余年,当时在那个地方跟家长交朋友之后,住在一个偷渡过来的人家里面,每次去都住他家里面,给他们一些钱,看看他们怎么生活的。最后也写了一本书,他们怎么打工的,偷渡过去,所以要很多钱,把自己先搞过去,当时是全村把钱集起来给一个人搞出去。到那个地方拼命的,(挣)一份养活自己的钱,一份还债的钱,一份是回来养家的钱。所以美国的生活压缩得很厉害,争取到一个月,租一个房子,一间房可以住8个人。一层一层的顶到天花板,轮流睡8小时,这样节省,一个月花100块钱的房租。在餐馆打工就吃一点饭,就是这样过的,还有一份钱要找律师,把身份搞定,所以又要花钱,律师费一交就是五千,就是这样生活的。后来花三五年甚至八年的时候才把孩子一个个搞过去,孩子这个时候,好多是不认识他们,去了以后根本不认识,而且去了以后特别难过。到美国,美国给人(的感觉)是处处是黄金,但是到美国说生活得那么困难,他说在中国还有自己的房间,到了美国就是角落里面一个小床,这是什么日子,哪是美国,情绪特别不好,所以也有压抑现象。就有这样的情况,就是美国在这样的学校里面做教育。所以这些问题很像这边留守儿童的问题,教育也很像这边,尽管是美国,而且是麦哈顿的城市里面。纽约麦哈顿,所谓的最富的地方也是有这么穷困的地方,我从一个学校到四个学校,所有中国城的学校,最后西班牙、南美的学校,还有南美黑人的学校,基本上都是穷学校。每个月飞过去,一个月给我换学校,所以去的时候,下了地铁之后也不知道方向,我只要找最差的地方的房子就往那方向走,肯定是对的,我就不要看东南西北,哪个房子不好就往哪个方向走,所以每一个城市都有穷富差别。 我在纽约干了这么多年,解决问题,确实把那个学校搞好了,校长跟我两个人拼命搞,每个学校,最差的学校搞成了前十名。校长和老师为了这个学校搞出来,我也在美国发表了一本书,这就是我的经历。最后我想讲一讲,我的经历回过看,搞了这么多学校又有这么问题。去年又去了纽约,换了一个学校,因为这就是社会发展的问题,中国城房子是越来越多,麦哈顿富人越来越多,就慢慢把中国城的房子改造改造,成了富人的地方,穷人只好到别的地方去,所以跟着穷人去了另外一个地区,那个地方也变成了中国城,中国的穷人也就跟去了。但是这次他们学校又干了一年不成功,不去了,为什么?跟校长的理念不一样,过去校长是请过去的,这次也是请我的,你来我想干什么,你帮助我叫老师听我的话,当时校长说想干什么,我们的目标是什么,跟老师一块想,我不是专家,肯定是一块发现问题,一块想怎么干,当时校长请我去的时候,我要这么干,你帮我告诉老师怎么干。这就是一种矛盾,我自己的力量没有利用起来,老师也没有调动起来,校长也不高兴了,就是逼着老师干他还没有理解的东西是不应该的,起码要让老师疏通以后(才去干)。所以就知道了校长的重要性,你不是请来得人帮你,我作为顾问过去的,一定要理念一样。这次参加这三天会我跟弘慧关系就这一次关系,我以前也不知道张帆先生是谁,当时张帆先生邀请我来的时候,我还去问。当时产生联系(的原因)是送校长去留学刚好路过我这个城市,我又懂中文,又是教育学院的,讲的第一期课,第二期就把我放在委员会上。第一次就把弘慧东西给我看,我只是在学校工作,对理事会没概念,后来跟我联系,我就很感触,又是穷困学校,在美国就是干穷困学校的,看看中国的穷困学校是什么样,看到校长讲话说相当不错,来看一看,我也到中国来游学,来看看中国校长怎么干的,我是来学习的。 这次正好我的时间和你们相对,是8号飞到上海,正好就碰上了,张帆先生就说能不能参加这次会议,我直接说好,上海直接到长沙了。所以这两天的时间,我有点天翻地覆的感觉,你们使我看到教育的希望,就觉得现在,对美国的教育,对中国的教育都失望,如果中国教育从南京的考试性的,都很失望。这次到你们这个地方,因为一个教育不是教育的希望,是社会的希望,是人类的希望。教育就是培养人的,所以这次,你们能够在这个穷困的地方,看孩子们,对我的震撼非常大。我快退休了,以失望和失败的心情退休,这次被鼓励起来了。非常震撼,我就想,为什么成功难搞,为什么美国有钱?这么多年美国搞教育是1947年开始普及13年的教育了,可是教育搞好了吗?穷困的地区还是穷困的,为什么?那么有钱的地方在全世界那么多年,一直是遥遥领先,军事上遥遥领先、科学上遥遥领先,为什么穷困地区的教育还是有问题?这是什么问题?我就想,你们是怎么搞起来的,为什么美国反而搞不好? 有个全民的干,草根也在干,企业家也在搞,还有就是中央也在搞。美国的教育也提出这些问题为什么干不了?你们是教育育人,中央号召全民跟着跑,美国没有这个声音,谁也号召不了。这样上上下下的这么多人都在帮助,企业家在帮助,学校的干劲,其实理论上热情上都有,两个国家都有,可是美国就没干好。 全民在干,自上而下普通老百姓都在干,这是一个方法。校长都调动起来了,而且四方八方这么多校长从全国各地来,云集了来两,还有张帆这样领袖式的人物,高瞻远瞩。美国就号召不动,美国不存在中央的号召,从2010年也搞了全国标准化的东西,统一这个字在美国不能用,统一标准法,每个人都有所谓的平等自由,美利坚联合国,每个州都有州的法律,任何事都推不下去。我们学术界讨论很多,都在舆论上,真正推下去相当艰难,有好校长能推下去,如果没有好校长就推不下去,校长确实是主要的问题。这也是我的感受。 昨天讨论重塑乡村教育,使我想到很多,后来理事长讲应该重塑更好的乡村教育。我就想到了,为什么我们搞帮助乡村教育也好,在美国和欧洲没有乡村教育这个问题?因为什么?乡村和城市的差距很小,他有贫困问题,但是没有乡村问题,(我)就想了半天,是什么原因?你想想看,确实是的,你要是把一个地方想留住人,守住人,必须要说守什么?有什么东西值得守?一个人的要求,能够守住他的,首先是有精神生活,工作机会,行动生活方面还有安逸,在农村确实有安逸。就这五点,美国农村人从来不愿意离开乡村,不要以为美国人事业很多,美国乡村跟我们这边乡村人是一样的,生活很稳定罢了,就是因为太方便了,一个老头在我们学校旁边的乡村,我们是大学城也跟乡村差不多,就在我们旁边的乡村,那个乡村只有一个路灯,还是闪烁的路灯,一条街,他们学生不仅要学(课本的知识),还要学开拖拉机,拖拉机还是一门课。就那样的情况乡村孩子,乡村的人不离开乡村,太安逸了,很爱乡村,因为达到了什么?有机会,只要开车就去工作了,还可以住在乡村,乡村里面也有很多机会,人不愿意离开,就有工作机会了,总需要服务的。还有很多小工厂搬过去了,小作坊搬过去了,有工作机会,有精神生活机会,所以各方面达到了人的需求,所以不离开了。欧洲也是这样,就知道一个老头,70岁的老头得癌症,离我们小城市开车只有20分钟,到我们学校的医院来看病,他大吃一惊,在我们附近还有这么大的城市。我们那是小城市,他都认为,就说明他从来没有出来过,就没有出来过。还有哥哥是中部芝加哥附近的乡村地区的教育部长,从来没有过护照,从来不出来。他们就对乡村的日子那么满意,乡村是很美,为什么留不住人?就是没有这些机会,教育为什么有困难,留不住他们?不是教育的问题,是教育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。因为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这么多给人提供这么多条件。 所以教育帮助穷困地区其实是社会问题,我们教育是走在社会的前面,所以教育永远会有很多问题,因为教育的问题就几点,教育的目的是保持传统、继承传统跟培养将来的,为社会培养将来,培养人才,推动社会。那就走在社会的前面,就为了将来,过去现在将来三点服务,所以我们教育想到了,我们教育的问题永远是,这些企业家们帮助教育也要帮助当地的地区的发展,才能真正留住人。 我是80年代出去的人,当年出去的人,90%的人没回来,因为美国机会多,美国生活好,可是现在2000年出去的人,过去是90%的人没回来,现在是70%的人回来了,留学生的量更大了,回来的人更多了,国家好了,有机会了,能发展了,生活也好了,就回来了。帮助学校也要帮助,村庄的发展,让村庄能留住人。帮助当地社会发展,才能真正留住人。 在美国大同小异,所以没有更多可说的。 美国穷富的关系,美国是最明显的,世界上少有的穷富差距最大的国家,而且最近差距更大,不仅没解决,差距更大了,可以看出来20%的人拥有85%国家的财富。你说中产阶级那么高,我们穷人有4400万,贫困儿童有1700万,这是美国的标准,这就是穷富问题。穷人的孩子在穷困生活中间,有绝大部分的人还是在这里面过穷人的日子,一代一代的循环,也有人出去的,但是大部分没有。因为想出去,想改变命运不是很容易的,是要挣扎的。所以数代循环。 已经证明了,穷富差意义很大,尽管美国是所谓的发达国家,但是研究证明,你如果不把穷困的差距缩小,你这个国家永远不会发达到什么地方去。就是还有研究说,富人在穷困国家,他富人的意识整个素质也会差,穿着就很明显的看得出来,穷困差距会使富人更贪婪,社会问题就出现了,因为一穷就没有拼搏的机会,机会就少了。民族素养一下去了,自由平等只是表面上,所谓的民主就是表面上的。因为民族素养不高的话,民主选举,这次选举也看得出来,民族的素质不高,选举也是假的。国家经济也会受到影响。 现在社会的要求也特别高,也知道竞争力在哪,现在不是跟当地的工作竞争你可以看世界流动性,不是国内的流动性,是世界上的流动性,有多少人跨国去工作。这就是全球市场,国家和国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,光靠一个国家强大起来不可能,周围国家穷的话会受到影响,叙利亚的战争,难民影响到欧洲,世界越来越依赖,而不是一个国家单独发展。战争、贫穷、环境变化,资源也越来越少了,高科技人工智能是好的,但是人工智能,你要是没文化、没技术就不能生存,因为低廉的工作全是高科技代替了。信息这么多,你没有文化怎么干工作?所以造成了竞争更大,为孩子准备这样社会的任务更艰巨挑战更多,在穷困地区正好是面向这些问题。 所以为了得到好分数,从书本上的教育都不够了,所以我们小孩会说考试没有用,利用知识必须要今天学的东西立刻能用,用今天的技术用今天学到的东西解释你今天的生活,解决今天世界上的认识,这是认识问题,否则有被动了。学国文,美国也开始学国文,哪个高中生毕业了不懂莎士比亚?教这些经典著作的时候,当年为什么是经典和今天的生活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关系?你学了孔子孟子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对个人有什么意义?对生活有什么意义。和不同背景的人合作,光是埋头读书培养不出来人,因为走进社会就要合作,现在是和世界的人合作,合作能力要很强,还有听不同的意见,你的阅历和经历都受限制,听所有人的意见做正确的决定,还有那么多伪消息,要有能分辨的能力。 冒险和犯错,我们考试就是怕犯错误,不敢犯错误让他们去犯错误,不要完全守规矩,因为(孩子们)都在犯错误当中成长,你如果不去冒险的话连个车门都拿不到。 在工作上、生活上要有适应性,坚持不懈充满热情,愿意学习,愿意终身学习,就是这些能力有没有。所以要培养这些能力不是光是书本知识,词汇量,一定要有这个能力才可以了。 我是专门做教学论的,在这么大的场合,我们也可以做互动,怎么互动法?讲多关键的时候停下来,给学生几分钟,互相之间讨论一下,再继续讲。因为对脑部的研究,如果听超过20分钟,基本上听的集中能力每几分钟要减弱,你讲一个小时只有20%时间吸收进去,这就是互动,是你们之间的互动,跟我讲的东西有关系。你让他们互相之间讨论想一想再继续这就是互动。 美国移民两种,父母来美国寻找工作机会,孩子跟着一起来。有的是孩子留在中国,还有就是生了孩子再送回去。中国移民一种是自己来孩子留在国内,还有一种是孩子生下来因为带不了太忙又送到国内,还有一种就是在这个城市工作机会少了,就出去工作,把孩子留在城里面,一个月见一次或者是一年见一次,我们佛罗里达很多打工人都是这样,小孩在纽约。 是很有趣的现象,南美的人很多来打工的,他们是能带则带孩子,他们也是跟着机会炒,要跟着季节跑,就带着全家跑,也成了教育的问题,小孩不断的换学校。 还有中国人不带孩子,自己出去打工,这是理解的问题,中国人想要根,纽约就是我的根,我出去打工还回到纽约来。所以南美的人不是,家就是我的根,根可以移,我们根不移。这是文化的问题。中国人的根是一个地方的,美国人就是哪里有家哪里就是根。就是跟你们留守儿童一样都存在的问题,你不停的换几个学校怎么跟你教的问题,还有就是留守儿童,所以都有问题。跟着孩子跑的,现在孩子和孩子,州和州有关系,这个学校学了什么,专门为他们定一套学习的课程,就是跟着跑。留守儿童跟你们这边的问题是一模一样的。 可以看问题是一样,缺乏父母关爱,缺少家庭对他们学习的支持,从小当小大人带孩子,除了生活上的艰难,缺乏知识的环境,就是从小到大,从来没有听过人看书和谈书是怎么回事,语言就是说,一个孩子生活在知识分子的家庭,生在非知识分子的家庭,他们语言量相差是上百万的,因为信息的进去相差上百万。现在在美国有这种现象,我不能带孩子拼命的寄钱,孩子过的很舒服,穷家的富二代更可怕,美国也有这种情况,什么都不会干。 这样的儿子叫他们什么儿童?“纯粹依赖学校的”,因为教育学校不光是学校的问题,家庭责任、社会责任、学校责任,全方位的责任,可是这些孩子全在我们学校教育上面了,所以教育任务特别重,因为他们整个责任会落在学校层面。 智力发展这个问题,给他们书,给他们高科技还不够,为什么,要让他们听到,你怎么谈书,怎么样思维,你怎么样用高科技,来帮助你思维,帮助你寻找东西,这个过程很需要,我们就是给他还是不够的。作为一个教育家要做一些什么,建立关系。 讲一点启发的问题,要给孩子爱心,问一点?他看到了周围的人给他什么爱心?怎么理解爱心?你对他的爱,对他爱就会产生爱,他父母确实不在,他单亲家庭母亲不在对孩子伤害是最大的,但是有一点,教育上面不是产生抱怨和恨,要理解,你父母不在有原因的,不是他们,他要养活你,你的母亲出走也是有原因的,为了生存。要改进这个观念,将来你不要离开你的孩子,你觉得最没有爱的人要怨他们,只是怨母亲,从母亲的角度想她多难受,离开一个家庭。对应该抱怨的要教他们怎么理解怎么爱。所以这一点就是,还有一点教他们看书,光是给他们书看也不够,教他们这本书对于我产生了什么,跟他谈书,谈这个角色的启发对我的影响,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。 为什么一个家庭里面长期有这样的东西,培养出来的孩子就不一样,光是物质有了,高科技有了都不行,老师不是光教孩子们理解书,我是怎么看书的。一篇文章教孩子写不是教他写什么,是我怎么写的,是从草稿改成一篇文章的。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,这才是启发和激励,要学会思维,你教他你的思维了吗?所以说,当时这些问题,你们要教孩子干什么事情,不是告诉孩子该干什么,是你给他做示范。 模范校长也都一样,有一点就是与同事一起学习和交流,再一个学校里面如果想营造真正的学习气氛,这个学校的人人都谈书、谈写作,达到这样一种气氛,有一个学校里面每天有20分钟的时间,从上到下都要看书,到了什么程度,厨房的师傅也要看书,打扫卫生的人也要看书。到了什么程度,学生有问题,关于这个书的问题,能问老师,也能问打扫卫生的。这才是文化,这才是一个学校的文化。这样就能调动起来,就是谈书、写东西,成为全校风格,校长更重要,我也读书,不是一天到晚谈教学,自己没时间看书,自己没时间写东西,你自己都没时间看,学生为了考试也没时间看。最近带领博士生翻译了5本关于教学的书过来,当时出版商跟我讲,到中国去也卖不了什么书,他说全国都知道“中国老师不买书”,真正要把一个学校搞好,大家一起看书,图书馆不光是孩子用的,老师也要用,这样才能造就文化的气氛。 我讲这么多,主要的问题没有讲到的我讲一下,其他的都差不多了,谢谢大家。 (本文为傅丹灵女士在第六届乡村好校长在论坛上的发言整理,未经本人审核,如需转载请留言)
7540浏览 2020/04/08
7623浏览 2020/04/01
8894浏览 2019/11/06
7419浏览 2019/07/31
9895浏览 2018/12/04
8965浏览 2018/09/26
7743浏览 2017/09/30
8767浏览 2017/10/11
7726浏览 2017/03/02